說到簽合同,如果是生意場上的可得注意了,一份合同可能高達上千萬元,利潤下來也能超過百萬。所以,一般這種合同簽署會非常的仔細,以防出漏子到時候麻煩不斷。
但是呢,有些人在簽合同的時候,很容易被一些有身份的人糊弄,畢竟這么大的事情,下意識的覺得對方不敢亂來,畢竟金額這么大一旦出事是違法的,誰能有那么大膽子呢。正是利用這種心理,有些人就走上了“鋌而走險”的道路。
這不,這里就有一家公司在這上面吃了大虧,損失足足1700余萬,究竟怎么回事呢?下面給大家講講。
基本案情
2018 年,牛某在承攬一煤炭公司煤礦的土方剝離工程中,作為某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的項目承包人,為謀取利益,非法偽造了該公司以及該公司項目部的印章。在偽造好印章后,牛某與某環保開發公司的授權業務員張某串通一氣,以該建設工程集團名義簽訂了《柴油購銷合同》,在一年內向一柴油貿易公司購買柴油 1 萬噸。
由于在合同簽訂的時候,對方公司未細致審查印章,在合同內容確定無誤后,就按照業務約定向牛某陸續供應柴油累計 2515.39 噸,價值 1917.8 萬余元。但牛某私自將柴油用于抵債或轉賣,僅支付貨款約 194 萬元,至案發時欠款超過 1700 萬元。
在上述案件中,這家公司遇到這1700余萬損失的主要原因是,在簽訂合同的時候沒有仔細的核對公章。不過話說回來,對方項目承包人的身份以及真實存在的項目,確實容易讓一些人掉以輕心,尤其是公章這種東西,一般人很難判斷真假,基本也不會送到專業的鑒定機構進行鑒定,因此造成了很多這樣的事情發生。
合同簽約是商務往來的必備,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減少這類事情發生呢?其實,隨著技術的發展,已經有方法杜絕此類事情,比如電子合同簽約的使用。通過電子合同簽約,全流程在線上進行,并對簽署雙方的身份進行真實驗證,能有效防止“蘿卜章”、“假章”等事件。
之所以電子合同簽約能起到這樣的作用,主要由于電子合同簽約的特性決定:
身份認證:電子合同簽約過程中,通常會對接國家權威 CA 機構,利用數字證書、人臉識別技術,以及運營商認證、法人身份證、企業三要素等多重驗證方式對簽署雙方進行身份認證,確保簽署雙方的身份真實可靠,有效防止假冒身份進行簽約的風險,從源頭上杜絕了 “蘿卜章” 出現的可能,而紙質合同簽約時,很難對對方身份進行如此全面和嚴格的驗證。
可靠電子簽章 / 簽名:電子簽章是以數字簽名的方式進行的,具有安全、保密、真實性、防篡改和防抵賴的功能。只有經過認證的用戶才能使用電子簽章或簽名,并且電子合同的有效性不是靠印章外觀,而是綁定了身份、時間等信息,一旦被篡改就會被發現,相比紙質合同,大大降低了簽字蓋章被篡改的風險,而紙質合同的印章很容易被偽造,肉眼辨別難度極大。
用印審批與權限管理:電子合同簽約平臺具備完善的用印審批流程和權限管理機制。在簽署電子合同前,需要發起用章審批,明確申請公章的用途和時間等信息,只有經過企業管理員授權的企業成員才有權利使用企業印章,杜絕了蘿卜章風險,同時還可記錄每次用印的詳細情況以便追溯和監管,而紙質合同在印章管理上往往存在漏洞,容易出現印章被盜用或冒用的情況。
防篡改技術:電子合同簽約平臺通常采用國際通用的哈希值技術或其他防篡改技術來固化原始電子文件數據,能夠輕松識別文件是否被篡改,從而確保電子合同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一旦文件被篡改,系統將立即發現并發出警告。紙質合同被篡改后,甄別難度高、成本大,且往往只能在糾紛發生后進行鑒定。
數據存證與司法認可:電子合同簽約平臺會將簽署的電子合同存儲在云端或區塊鏈等安全存儲介質中,確保數據的長期保存和隨時可調取,并與司法機構合作,提供數字簽名驗證報告等法律服務,在發生糾紛時,這些存證數據可以作為直接證據使用,大大降低了維權的難度和成本,而紙質合同在保存和舉證方面相對困難。
如今,電子合同簽約在各種商務簽約場合當中隨處可見,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已經有相當部分的人使用過電子合同簽約。使用電子簽約,不僅是技術進步的體現,更是追求效率提升、成本節約的探索。還在等什么呢?趕快用電子合同簽約來豐富自己的簽約手段,降低簽署風險吧~